新闻中心

创新理念·追求卓越

“人工智能+”推动产业向智向新跃升

2025-09-04 17:23:18   来源:   评论:0 点击:

近日,《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其中,提出了一系列“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举措。专家认为,产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将为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智能原生新模式、新业态正展现出巨大的成长潜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意见》提出“培育智能原生新模式新业态”“推动产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大力发展智能原生技术、产品和服务体系,加快培育一批底层架构和运行逻辑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原生企业,探索全新商业模式,催生智能原生新业态”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马源表示,全球范围内围绕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激烈,要想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就必须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牢牢掌握人工智能发展的主动权。重在围绕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全周期,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吸引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构建适应融合新模式的准入制度、标准体系和安全框架,让经营主体进得来、敢投入;还要加快适应智能技术带来的全方位变革,围绕技能重塑、岗位调整以及伦理规则挑战及早研究储备应对举措。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信息化与网络经济研究室主任彭绪庶认为,要重视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要鼓励和支持“人工智能+”创业,加快推动政府公共数据等开放共享和开发利用,加速推动人工智能科技成果转化。要健全包容审慎监管。营造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创新的社会氛围和政策环境。

重塑产业范式 ,助力高质量发展。《意见》提出“加快人工智能在设计、中试、生产、服务、运营全环节落地应用”“加快服务业从数字赋能的互联网服务向智能驱动的新型服务方式演进”等。

马源认为,《意见》以行业应用需求牵引,将开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作为六大行动之一,明确提出要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加快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创新服务业发展新模式,其主线就是以人工智能赋能各行各业各类要素加快智能化发展。

加快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和商业化发展的需要。近年来,人工智能吸引了大量投资,也涌现出不少新业务新应用,亟须找到商业落地应用场景。促进供需对接、弥合人工智能应用落地到千行百业正处于关键窗口期。

顺应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近年来,传统产业经历了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正推动产业转型迈向智能化阶段,通过挖掘产品、客户等各方面数据,重塑战略规划、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等,构建起一个产业要素智能协同、人机高效协作、任务自动流转的高效网络。这将大幅提升管理、营销等效率,创造新价值。

发展好人工智能技术,关键是要突出应用导向,全面推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从中既可以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也可以重塑传统产业,摆脱传统增长方式,实现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形成新质生产力。

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制造业研究室副主任臧冀认为,人工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将升华成为“智能制造技术”,贯穿于产品、生产、服务等制造全生命周期,在工业互联网和智能云平台支持下,将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彭绪庶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广泛应用在产业全要素各个环节、各个领域的智能化改造中。只有加速推动从技术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创新全链条、生产全过程、管理全方位的人工智能应用,以产业全要素智能化实现对产业的深层次改造,才能推动生产方式实现“脱胎换骨”式的转变,最大限度地释放新质生产力效应。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同时“人工智能+”在产业场景落地应用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在实践中,仍存在技术、基础设施、资金、人才等方面的障碍。能否低成本地构建使用场景,是“人工智能+制造业”推进快慢和成败的关键。


相关热词搜索: